央廣網北京5月26日消息(記者杜希萌)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最近氣溫持續上升,不少人開始整理換季衣物,一個現實難題就是:不再穿的舊衣服該如何處理。這是很多女性的共同難題,有些衣服只是款式落伍了,棄之可惜。我也曾經想把衣服捐給有需要的人或者是貧困地區,做點好事,但卻發現,並不容易。不少民政部門甚至公益組織不接受捐贈,因為舊衣回收存在很多問題。
  不過,最近不少人的微信朋友圈裡開始熱傳一條消息。有人可以上門回收舊衣物,並負責捐獻給貧困地區。這樣的事情靠譜嗎?
  記者撥通了這位聲稱可以上門取衣的“快遞哥竇逗”的電話。他說,自己做這項工作已經有三年時間,這期間經手捐獻出去的衣服超過十萬件。最近因為一些活動的推介,他的舊衣捐獻熱線電話幾乎全天不斷。
  快遞哥竇逗:比如說你打電話說我住哪裡,要捐衣服,捐之前要清理乾凈,能消毒的話消下毒,我們就會上門去取。然後我們回來會挑選一下,整理一下,比如說一些秋衣秋褲內衣內褲不能給人家寄。反正這幾年經我手捐獻出去的衣服得有十萬件了,還有一些書本什麼的也有一萬本。
  竇逗介紹,最初開始進行舊衣回收捐獻,是因為有人托他運送寄給貧困地區兒童的衣服和書籍。後來他就開始自發的在北京回收一些家庭不用的衣物,經過簡單的打包處理後,定向捐獻到一些地方。
  竇逗:我們在全國有大概十幾個接收點,長期和我們合作的。貴州,雲南,河北這些地方我都去過,然後會在當地發動一些志願者,當地的志願者幫我們接收,然後發放,就是帶到一些貧困的村子里,然後衣服分下類,上衣放一邊褲子放一邊,村民可能就按照自己需要來領取。
  說起來簡單,但事實上衣物回收在我國面臨著不少的難題。一件閑置的衣物從衣櫃中清出,到有需要的人手中,當中需要經過挑選、分揀、清洗、晾曬、消毒、烘乾、包裝等一系列繁複的工序,需要消耗巨大的人力物力,而這就是許多公益機構對舊衣捐贈望而卻步的原因。記者調查發現,目前民政部門和紅十字會等組織大部分都不接受衣物捐贈。
  廣州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舊衣服你就要消毒,還要有地方存放,所以我們現在其實沒有這個條件。
  與之相對的是,我國不少貧困地區確實需要這類幫助。同樣堅持在做舊衣回收,定向捐獻給西藏地區的北京市民陶大姐就深有感觸。
  陶大姐:太需要了(這些衣服),像我是在西藏待的時間比較長,那邊的需要量還是蠻大的。他們那裡一些交通不是很好的地方,是很需要這些衣物的。
  捐助渠道不暢,也讓家庭舊衣物變成了城市新垃圾。據統計,“十二五”期間,我國紡織品的消耗量以12%以上的速度增長,預計到2015年,廢舊紡織品累計產生量將超過1億噸。僅在2011年,被扔掉的舊衣服就約有2600萬噸,其中能夠被綜合回收利用的不到10%。更有甚者,這些衣服被一些小作坊收購後,不經處理就進行出售,對購買者的身體健康也有威脅。在北京周邊,就有不少這樣把舊衣服論斤賣的舊衣村,他們的衣服往往會不加清理,低價出售給一些城市建築工人,或者由不法商販簡單加工後出售。
  舊衣小販:我們收就是一塊錢一斤來收,挑揀好一點的,我們收了就會有人來拉。
  舊衣小販:就是一塊錢,我們現在這樣的人多了,現在往外賣人家都壓價了。
  不少市民和公益組織都期待能夠一個統一的、有效的捐助循環體系。
  市民:如果有這樣的渠道的話我覺得是能夠捐贈出去是比較好吧,因為這樣還有點用了,不然真的是可惜。
  目前,在世界上不少國家和地區,政府都提倡公益組織或相關部門循環使用舊衣物。在美國,一些家庭的信箱里時常會出現一些摺疊的塑料袋,裡面附上說明,告知收件人可以將尚可使用的舊衣服整理好之後放在塑料袋里後上門收取。很多慈善機構還在居民區附近設點,方便大家捐贈。在韓國、香港等地,二手店成為消耗舊衣物的重要方式。目前,我國上海等地也開始探索舊物回收系統。不少社區都安放了衣物回收箱。上海市綠化市容管理局總工程師郭驊介紹,目前這些衣服的處理渠道還比較單一,後續他們會探索更多途徑來循環利用。
  郭驊:通過專項的收撿,專項的運輸,找一些比較有實力的企業,能夠對這些衣服進行一些更規範的處置,可以把這項工作在原來試點的基礎上做的更好。
  目前,舊衣物捐贈在我國的確是存在很多困境,要打通捐贈人與受助人之間的渠道,不只是公益機構或單個個人的事,未來還需要捐助人、受助人、公益組織、專業企業、政府通力合作,共同探索。  (原標題:捐贈渠道少信息不對稱 每年2600萬噸舊衣服變垃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r26hrygp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